
2025全球兒童及青少年中英文演講大賽-第三季
2025 全球兒童及青少年中英文演講大賽 - 第三季:以話語綻放思想光芒
歡迎來到第三季「2025 全球兒童及青少年中英文演講大賽」!這是一場匯聚全球兒童及青少年表達才華的語言盛宴,參賽者將以鏗鏘的話語、真摯的情感,傾訴對世界的獨特感知,以雙語表達詮釋新世代視角下的思想魅力。本季大賽不僅是演講技巧展示的專業舞台,更是促進雙語文化跨國交流、激發經典話題創新表達的關鍵平台,讓每個年輕的聲音都能跨越語種邊界,被世界聽見。
評審團與評審標準
由國際資深語言教育學者、當代知名演講家及兒童雙語教育專家組成的專業評審團,將以嚴謹且富有同理心的視角,從以下核心維度對參賽者的表現進行評判:
內容構建:穿透話題的深度與獨創性
-
話題選擇與立意高度:能否挑選具有時代意義、人文溫度或現實關懷的話題,並賦予個性化闡釋。例如兒童組可從日常體驗切入,如以「我的寵物教會我的事」談論責任與陪伴,用童真視角挖掘平凡中的深刻;青少年組可挑戰更具思辨性的話題,如將「環保」從「節約資源」延伸到「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或用科技視角重新解讀「友誼」—— 探討互聯網時代如何維繫真實情感,讓經典話題煥發新穎視角。
-
邏輯架構與內容充實度:演講內容的層次是否清晰、論據是否充實。兒童組可通過「故事 + 感悟」的簡潔結構,如講述「一次種花的經歷」,從「播種→等待→開花」的過程,引申出「堅持才有收穫」的道理;青少年組則需搭建更嚴謹的邏輯鏈,如論述「文化自信」時,可從「傳統文化的價值→當代傳承的挑戰→年輕人的行動方向」展開,並融入歷史案例、現實數據或個人經歷,讓論點更具說服力。
-
雙語內容的協調性:中英文內容的轉換是否自然、主題是否統一。避免「中文講故事、英文談道理」的割裂感,而是讓雙語相互補充 —— 例如用中文描述「故鄉的春節習俗」,再用英文對比「國外的節日文化」,最後以雙語共同總結「文化多樣性的可貴」;或在關鍵語句處用雙語呼應,如中文說「滴水穿石」,英文接「Constant dripping wears away the stone」,讓雙語不僅是語言形式,更是思想傳達的助力。
語言表達:掌控雙語的精度與感染力
-
語言規範與流暢度:中英文發音、語法的準確性,以及表達的流暢度。中文需注意普通話標準、語調自然(如敘述時平緩、抒情時柔軟、強調時有力);英文需把握發音清晰(如重音、連讀、失去爆破的準確)、語法正確(如時態一致性、句式完整性),避免因語言錯誤影響思想傳達。例如描述「昨天的比賽」時,英文需統一用過去時,中文需避免「我昨天去比賽,然後我現在很開心」的時態混亂。
-
詞彙運用與表達生動性:能否根據話題與受眾,選擇恰當且富有生動性的詞語。兒童組可用形象的比喻與擬人,如形容「時間」時說「時間像小馬,跑起來就不停」,讓語言充滿童趣;青少年組可運用更豐富的表達手法,如用「燈塔」比喻「理想」——「理想不是遙不可及的星星,而是黑夜中行船時的燈塔,它不耀眼,卻能指引方向」,或引用詩句、名言(如中文引「少年強則國強」,英文引「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 but a state of mind」),提升語言的文學性與感染力。
-
雙語切換的靈活性:中英文轉換的時機是否恰當、過渡是否自然。可在「話題轉折處」切換語言,如中文講完「國內的科技發展」,用「Speaking of technology, let's take a look at the global situation」過渡到英文部分;或在「強調重點處」切換,如用中文提出「我們為何要讀書?」,再用英文列舉「Reading makes us wise, reading connects us to the world」,讓雙語切換服務於內容表達,而非刻意展示語言能力。
舞台呈現:傳遞情感的溫度與互動性
-
情感投入與真實性:演講者的情感是否與內容契合、是否真誠。兒童組可憑藉直率的情感表達打動聽眾,如講述「與爺爺的溫暖時光」時,語調柔軟、眼神帶笑,自然流露出依賴與愛意;青少年組需把握情感的層次變化,如談論「成長中的挫折」時,從「最初的失落」(語調低沉)到「嘗試解決」(語調堅定)再到「最終收穫」(語調高昂),讓情感隨內容起伏,避免「全程激昂」或「毫無波動」的單一狀態,用真實情感引發聽眾共鳴。
-
肢體語言與眼神交流:肢體動作、表情、眼神是否與演講內容協調。兒童組可適用簡單自然的肢體語言,如講到「快樂」時揚起嘴角、揮動雙手,講到「悲傷」時輕垂肩膀,避免僵硬不動;青少年組需更有意識地運用肢體輔助表達,如論述「兩種不同觀點」時,可分別用左、右手勢對比,強調「行動」時向前邁步,同時保持與聽眾的眼神交流 —— 不僅看前方,也需掃視不同區域的聽眾,讓每個人都有「被關注」的感覺,增強互動感。
-
節奏把控與現場適應力:演講的速度、停頓是否恰當,以及對現場反饋的應變能力。需根據內容調整節奏:敘述緊張故事時加快速度(如「當我看到花盆要掉下来時,我衝了過去……」),表達深刻感悟時放慢速度並適當停頓(如「原來,最珍貴的不是結果 ——(停頓)而是努力的過程」);面對現場突發情況(如聽眾笑聲、輕微噪音),需保持冷靜,可順勢調整語速,或用微笑、眼神安撫現場,展現穩定的舞台掌控力。
思想傳遞:引發共鳴的深度與影響力
-
主題價值與共鳴點:演講內容是否能觸及聽眾的共同經驗或深層需求。例如以「拒絕校園霸凌」為主題,兒童組可談論「被欺負時的害怕」與「朋友幫助我的溫暖」,讓同齡聽眾感受到「不孤單」;青少年組可探討「霸凌者的心理」與「旁觀者的責任」,引發聽眾對「如何創建友善環境」的思考,讓演講不僅是個人表達,更是對群體的關懷與引導。
-
年齡特質與表達特色:能否結合自身年齡優勢,展現獨特的表達風格。兒童組无需刻意模仿成人的「嚴肅演講」,而是發揮「童真、真誠」的特長,如用「童謠式語言」「小道具輔助」(如展示自己畫的「友誼樹」),讓演講充滿童趣與活力;青少年組則可突出「思辨性、時代感」,如結合熱門話題(如 AI、短視頻)談論「年輕人的價值選擇」,用敏銳的觀察與大膽的思考,展現新世代的思想風貌。
-
跨文化傳播的可能性:演講內容是否具備跨文化理解的價值,能否讓不同文化背景的聽眾產生共鳴。例如講述「家庭的重要性」時,不僅提及中式「全家福」的傳統,也可提到西式「家庭旅行」的習俗,最後落腳於「無論文化如何不同,家人的愛是共同的」;或用「音樂」「繪畫」等無語言障礙的元素引入主題,如先哼唱一段熟悉的兒歌(中英文版本),再延伸到「音樂如何連接不同的人」,讓思想突破文化邊界,實現真正的跨國交流。
大賽理念:讓話語成為連接世界的橋樑
本季「2025 全球兒童及青少年中英文演講大賽」宛如一片孕育思想的沃土,為每一個懷揣表達夢想的孩子鋪就一條用話語連接世界的星光大道。
在這裏,年輕的演講者在語言與思想的交融中突破表達邊界:他們可能是文化的「傳聲筒」,用雙語講述故鄉的故事、傳播傳統的智慧,讓龍舟節的鼓聲、聖誕節的鈴聲在同一個舞台響起;也可能是時代的「思考者」,以大膽的質疑、真誠的反思,為「科技與人文」「傳統與現代」等命題注入年輕的聲音。每一個詞語的選擇、每一段邏輯的鋪陳,都飽含著對表達的熾熱摯愛;每一處情感的起伏、每一次眼神的交流,都凝聚著對溝通的虔誠探索。他們如明亮的星光,用自然真摯的話語綻放表達自信;似溫暖的橋樑,以獨一無二的雙語聲音連接世界心靈。
此刻,我們滿心期待見證演講藝術的無限可能,更憧憬未來有更多熱愛表達的年輕人加入這場盛會 —— 跨越國界與語種,以話語為媒,讓思想成為溝通彼此的紐帶;在表達中釋放激情,為全球文化交流注入獨具青春特色的創造力量!願每一次動人心弦的演講,都成為點燃表達夢想的火種,讓這門「用話語影響世界」的藝術,在未來的時空中綻放更加絢爛的思想之花!
組別 | 中文姓名 | 英文姓名 | 獎項 | 區域 |
---|---|---|---|---|
高小組 | 黄溢恩 | ANDREW WONG YI EN | 金獎 | 馬來西亞 |
高小組 | 江柏諺 | CHIANG PO-YEN | 超級金獎 | 台灣 |
初小組 | 谢静谊 | Cheah Jinn Yee | 金獎 | 馬來西亞 |
初小組 | 李彤彤 | LEE THONG THONG | 金獎 | 馬來西亞 |
初中組 | 庄佳琦 | Chong Jia Qi | 金獎 | 馬來西亞 |
幼兒組 | 張維恩 | WENDY | 金獎 | 台灣 |
高小組 | 余颢择 | EE HAO ZE | 超級金獎 | 馬來西亞 |
初小組 | 陈怡萱 | Hannah Ting Yi Xuan | 金獎 | 馬來西亞 |
初小組 | 刘倩颖 | Elizabeth Liew Qian Ying | 金獎 | 馬來西亞 |
高中組 | 黄涎智 | Ethan Wong Shian Zhi | 金獎 | 馬來西亞 |
高小組 | 谢镇羽 | Cheah Zen Yu | 金獎 | 馬來西亞 |
初小組 | 谢愷泽 | Cheah Kai Ze | 金獎 | 馬來西亞 |
高中組 | 鄭黃茵 | CHENG WONG YAN | 金獎 | 香港 |
高中組 | 羅永霖 | LO WING LAM | 金獎 | 香港 |
初小組 | 张芷娜 | Harper Teo Zinaa | 金獎 | 馬來西亞 |
高小組 | 李思盈 | Lee Si Ying | 金獎 | 馬來西亞 |
高中組 | 郭悦晴 | Quay Sunny | 金獎 | 馬來西亞 |
高小組 | 杨语茼 | Yong Wii Thong | 金獎 | 馬來西亞 |
幼兒組 | 苏尔晨 | Soo Elchen | 金獎 | 馬來西亞 |
高小組 | 徐茁航 | SEI CHOK HON
| 金獎 | 馬來西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