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5全球兒童及青少年小提琴大賽-第三季

2025全球兒童及青少年小提琴大賽-第三季:讓琴音連接世界,用旋律傳承經典​​

歡迎來到第三季「2025 全球兒童及青少年小提琴大賽」!這是一場匯聚全球兒童及青少年小提琴才華的國際音樂盛宴,參賽者將以靈動的弓法、飽滿的情感,傾訴對古典音樂的無限熱愛,以獨特的演奏與創作語言詮釋新世代視角下的小提琴魅力。本季大賽不僅是小提琴技法展示的專業舞台,更是促進古典音樂跨地域傳播、激發青少年音樂創新思維的關鍵平台,為年輕的小提琴愛好者搭建起跨越國界的音樂交流橋樑。​​

評審團與評審標準​

由國際資深小提琴理論學者、當代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及青少年音樂教育專家組成的專業評審團,將以嚴謹且兼具包容的視角,從以下核心維度對參賽作品進行公平公正的評判:​

內涵傳達:穿透小提琴本質的理解與再現​

  • 曲目與時代的融合度:能否選取具有古典音樂價值或時代意義的曲目(巴洛克時期作品、古典主義樂章、現代改編曲、文化融合創作等均可),並賦予個性化演繹。例如兒童組可聚焦充滿童趣的簡易古典片段,如《小星星變奏曲》《輕風吹拂》(童謡改編版),用活潑節奏勾勒天真可愛的音樂場景;青少年組可挑戰具有音樂深度或現實關懷的曲目,如貝多芬《月光奏鳴曲》選段、維瓦爾第《四季・春》,或創作「跨時空題材」,讓傳統小提琴元素(如雙音技巧、跳弓)與現代音樂形式(如流行旋律、電子音效)碰撞出獨特思想,展現對小提琴傳承與時代發展的敏銳洞察。​

  • 曲目與演奏風格的契合度:小提琴作品的情感內核是否與所選演奏風格(巴洛克風格、古典主義風格、浪漫主義風格、現代風格)的特質高度匹配。兒童組可用清新明快的風格演繹,以簡潔弓法賦予音樂生機,如《瑪依拉》用輕盈跳弓傳達歡樂活力;青少年組則可憑藉巴洛克風格的莊重、浪漫主義風格的抒情或現代風格的前衛,傳達不同類型作品的獨特魅力 —— 如以古典主義風格演繹莫扎特《小夜曲》的優雅從容,用浪漫主義風格演繹柴可夫斯基《旋律》的婉轉深情,讓演奏風格與曲目情感深度契合。​

  • 跨文化元素的融入:鼓勵參賽者打破地域文化邊界,將西方小提琴藝術與其他文化的音樂特色進行創意融合。例如在小提琴演奏中融入東方音樂的滑音技巧,或在古典曲目中加入民族節奏元素(如將巴赫旋律與中國民間節拍結合),亦或是將傳統小提琴的音色韻味與現代音樂的編曲理念相結合,用「跨文化音樂對話」展現全球音樂的多元與和諧,如《中西旋律合璧》以小提琴演繹主旋律、用古箏鋪墊和聲背景。

技巧表現:掌控小提琴的精度與張力​​

  • 基礎技法的純熟度:綜合評估音準、節奏、弓法(分弓、連弓、跳弓)、指法(把位轉換、雙音)、揉弦的完整性與恰當性。兒童組需關注音準的穩定性(如基礎音階、簡單旋律的準確演繹)、節奏的均勻性(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清晰把控);青少年組則需強化技巧的層次感(如把位間的流暢轉換、弓速與力度的靈活調整)、情感的張力(如漸強漸弱的自然過渡、揉弦速率的細膩變化),以及細節的精緻度(如雙音的純淨度、跳弓的顆粒感);原創作品還需評估旋律編排的合理性與感染力。​

  • 技法風格的創新性:是否在遵循傳統小提琴技法規範的基礎上,融入個人獨特的表達。例如在古典曲目演奏中加入現代演奏技巧(如輕微撥弦模擬彈撥樂器音色),或在現代曲目中嘗試特殊音色(如用弱音器營造溫柔氛圍、用泛音技巧模擬空靈感);也可探索「樂風混搭」的可能性 —— 如一首作品中以小提琴演繹主旋律(古典調式)、用吉他鋪墊和弦(流行編曲),創造獨特的聽覺體驗與記憶點。​

  • 難度挑戰的適應力:面對複雜曲目、多種技法或特殊創作要求時的應變與表達能力。如演繹大型小提琴協奏曲片段時的整體協調性(如與鋼琴伴奏的配合、快慢樂章的銜接)、情感轉折(從沉靜到激昂的音樂張力變化)的合理性;對於經典曲目(如巴赫《無伴奏小提琴組曲》、門德爾松《小提琴協奏曲》),能否在把握核心情感(如莊嚴、深情)的同時,避免套路化演繹,融入自身對音樂的獨特感悟。

情感傳遞:琴音背後的共鳴與溫度​​

  • 作品情感的表達力:作品能否透過旋律變化、音色調整、節奏起伏,精准傳達內在情感。例如演繹喜慶主題作品時,用明快節奏、明亮音色傳達歡樂;演繹溫情主題作品時,用緩慢旋律、柔和音色演繹牽掛;演繹勵志主題作品時,則通過雄偉旋律、激昂節奏,讓聽者感受到作品的力量與張力,如《卡門幻想曲》用快速跳弓與強勁力度表現熱烈氣勢。​

  • 兒童組純真情感的呈現:兒童組可憑藉直白、真摯的演奏視角,傳達內心對小提琴與生活的本能喜愛。如用小提琴演奏《鈴兒響叮噹》,以活潑節奏表現節日樂趣;或創作簡單童謡式小提琴旋律,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展現童年的純真與美好,讓作品充滿天然的感染力,如將鳥鳴聲融入簡單旋律、用跳躍節奏模擬遊戲場景,盡顯童真。​

  • 青少年組多元情感的詮釋:青少年組則可透過更細膩的演奏處理,表達更豐富、立體的情感層次。如演繹「音樂故事」類曲目時,用音樂的起伏模擬情節的發展,搭配音色的變化表現心境的轉變;演繹「家鄉風貌」主題作品時,以溫柔的旋律描寫家鄉細節,用熟悉的音調傳達鄉愁,展現對生活與音樂的深度思考,如《故鄉的雲》(小提琴改編版)用悠遠音色演繹對家鄉的思念。

整體呈現:小提琴協調的綜合感染力​

  • 作品完整性:關注小提琴作品在整體結構與內容上的協調性與完整性。包括開篇的吸引力(如引子部分的情感鋪墊、第一眼聽覺衝擊)、中間層次的飽滿度(如旋律變化有韻律、音色搭配有節奏)、收尾的餘韻(如結尾長音的自然淡出、情感的餘味延續);演奏風格與作品情感的契合度(如喜慶作品節奏明快、沉靜作品旋律悠遠);以及演奏姿態、樂器調音的規範性(如持琴與握弓的標準、演奏前調音的準確)。​

  • 創意表現形式:鼓勵參賽者突破單一演奏形式,通過多元呈現增強作品的立體感與體驗感。如在獨奏中融入伴舞元素(如演奏《天鵝湖》選段時搭配古典芭蕾),或將作品改編為「樂曲串燒」(如《經典小提琴片段組合》選取《四季・春》《小星星》等節點);亦或是以「小提琴 + 文字」形式呈現(如在演奏前解說曲目背景、搭配詩詞朗誦),讓單首樂曲與整體敘事相互映襯,提升作品的感染力。​

  • 風格一致性:演奏風格與作品主題、情感基調的整體呼應。如演繹童話風小提琴曲時保持活潑可愛的演奏風格,演繹古典題材作品時展現典雅莊重的藝術特色,演繹現代主題作品時突出清新明快的音樂屬性;無論是獨奏作品還是合奏作品,都需確保風格統一,避免因風格雜亂影響整體欣賞體驗,讓作品既有個人特色,又符合小提琴藝術本身的音樂屬性。

大賽理念:讓琴音連接世界,用旋律傳承經典​​

本季「2025 全球兒童及青少年小提琴大賽」宛如一座跨越國界的音樂花園,為每一個懷揣小提琴夢想的孩子鋪就一條用弓法與旋律連接自我與經典的星光大道。

​​

在這裏,年輕的小提琴愛好者在傳統與創新的交融中突破表達邊界:他們可能是傳統的繼承者,用流暢的技法演繹歷代音樂大師的經典作品,讓巴赫的嚴謹、貝多芬的激昂在新時代煥發生機;也可能是創新的探索者,以大膽的構思為小提琴藝術注入新的活力,讓傳統旋律與現代審美、異域文化碰撞出時代火花。每一次弓尖的跳動、每一處旋律的起伏,都飽含著對小提琴的熾熱摯愛;每一種技法的調整、每一段音色的選擇,都凝聚著對古典音樂的虔誠探索。他們如絢麗的音樂畫卷,用生動的演繹綻放藝術自信;似溫暖的對話,以獨一無二的音樂語言觸動世界心靈。​​

此刻,我們滿心期待見證全球青少年小提琴藝術的無限可能,更憧憬未來有更多熱愛小提琴與古典音樂的年輕人加入這場盛會 —— 跨越國界與語言,以琴音為媒,讓古典音樂成為溝通世界的橋樑;在旋律中釋放激情,為全球音樂版圖注入年輕的創造力量!願每一段動人心弦的演奏,都成為點燃小提琴夢想與音樂熱情的火種,讓這門傳遞經典韻味的藝術,在未來的時空中綻放更加絢爛的光芒!​

組別
中文姓名
英文姓名
獎項
區域
組別
Trishna Kaur Amardeep Singh
Trishna Kaur Amardeep Singh
金奖
馬來西亞
初中組
叶子谦
Yap Zi Qian
金奖
馬來西亞
初中組
姚紫凝
Yiu Tsz Ying Karina
超级金奖
香港
高小組
苏伃萱
EVIEKA SOO YU XUAN
超级金奖
馬來西亞
初小組
王予佟
Wang Yu Tong
超级金奖
香港
高小組
黄苡晴
Egin Ooi Yi Qing
超级金奖
馬來西亞
初中組
黃曉甯
Huang Hsiao-Ning
金奖
台灣
高小組
劉祉君
LAU TSZ KWAN
超级金奖
香港
高小組
白沁婉
Scarlett Bai
銀獎
香港
公開組
蔡诗韵
Avery Cai
銀獎
馬來西亞
高小組
蔡煦阳
Solomon Cai
銅獎
馬來西亞
初中組
蔡语桐
Audrey Cai
銅獎
馬來西亞
高中組
常雅昕
Chang Yaxin
銀獎
馬來西亞
公開組
陈俊辉
Chen Junhui
銀獎
台灣
初小組
陈绮梦
Amanda Chen
銀獎
台灣
高小組
陈婉梨
Pearl Chen
銅獎
台灣
高小組
陈宇澄
Chen Yucheng
銅獎
新加坡
幼兒組
陈梓晨
Chen Zichen
銅獎
澳門
公開組
程灵悦
Skylar Cheng
銀獎
馬來西亞
高小組
程婉堇
Violet Cheng
銅獎
馬來西亞
初中組
Page 1 of 12
bottom of page